
移民德国
请扫二维码
添加顾问微信立减中介服务费
德国属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不止体现在经济上,同时还包括人均医疗资源也是体现之一。在德国用药和医疗费用是怎样的呢?

在门诊或急诊之后(非住院治疗),通常会受到医生的药品处方。德国实行严格的医药分离制度,只有药店(Apotheke)才可以出售药品。所以,和国内药店只出售非处方药不同,德国药店包括处方药(rezeptpflichtArzneimittel)及非处方药(rezeptfreiArztneimittel)。
医生的处方通常分为几类,以颜色来区分:
粉色处方代表可由法定医保公司承担的处方药;
绿色处方是医生建议用于辅助治疗的非处方药,这种处方我们需要完全自费;
蓝色的处方是面向私立保险患者;
黄色处方属于严格管制的强力镇痛药,例如吗啡之类;
作为法定医保患者,最经常接触到的是粉色及绿色处方。在买药的时候,只需将医生处方交给药剂师即可。
对于粉色处方,患者通常需要支付药品价格的10%,并规定最低支付5欧,最高为10欧。这也就意味着,无论药品的价格,我们需要支付5-10欧元的药费,其余全部由法定医保公司承担。
对于私立保险,通常买药需要预先支付全部费用,然后凭手锯去找保险公司报销,具体的报比例则根据个人选择的投保方案而不同。
同时,药房也出售非处方药,这些药品也可以在没有医生绿色处方的情况下直接在药店购买。德国的药剂师均收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如果是小病,完全可以让药剂师推荐一些合适的非处方药。这样,我们也可省去在诊所的漫长等待。

德国的医疗费用高吗
说完如何看病,就不得不说德国的医疗费用。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德国有非常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医院的医疗设备先进,医务人员也都是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及考核的,这一切也无疑推高了医疗成本。但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医疗保障,而不会因病陷入贫困之中。
那么德国是如何保证做到这一点的呢?这一切源于医疗保险制度:德国保险法规定德国公民和在德国长期居住的外国居民必须参加医疗保险,这其中包括法定保险和私立保险。而"法定医疗保险"无疑是保证这个法规实施的中流砥柱,它为广大的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障,无论收入的高低,每个在德国居住的人都可以获得。
那么初到德国,又应该如何选择医疗保险呢?
个人认为法定医保对于我们最为合适。不同于私立保险先自付后理赔的方式,法定保险采用医保卡进行免费医疗,对我们刚刚来到德国而言免去了很多保险理赔的琐碎事情,能更加无后顾之忧地生活。
德国很多的医保公司都会提供法定医疗保险,其中主要几家有:
TK(TechnikerKrankenkasse)(www.tk.de)
AOK(AllgemeinOrtskrankenkasse)(www.aok.de)
BarmerErsatzkasse(www.barmer.de)
DAK-Gesundheit(www.dak.de)
这些公司在学校所在城市或附近地区都会有相应的办事处,大家可以很方便的去那里申请加入。
由于是法定医疗保险,各个保险公司的资费保准大同小异,目前基本上在90欧元每月左右(包含护理保险),差异性往往更多体现在各家公司的一些健康奖励活动及疾病预防机制上,不同的公司可能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
如果每年看病少于一定次数,提供返还现金奖励
提供一些免费的体检
参保人参加定期组织的体育锻炼会获得奖励

在德国就医的个人感受
作为在德国生活多年的我,说起这个话题也是一言难尽。人均的医疗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德国的人均医疗资源是居于世界前列的。
然而,群众对更加优质医疗的追求和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这一点上,德国亦不例外。
日常生活中感触最为直接的是,每次去看普通门诊的时候永远是人满为患。就我所在的家庭医生诊所而言:
有预约的情况下尚且需要等候15到20分钟;
如果无预约,通常需要至少等待3个小时以上;
<

医生的处方通常分为几类,以颜色来区分:
粉色处方代表可由法定医保公司承担的处方药;
绿色处方是医生建议用于辅助治疗的非处方药,这种处方我们需要完全自费;
蓝色的处方是面向私立保险患者;
黄色处方属于严格管制的强力镇痛药,例如吗啡之类;
作为法定医保患者,最经常接触到的是粉色及绿色处方。在买药的时候,只需将医生处方交给药剂师即可。
对于粉色处方,患者通常需要支付药品价格的10%,并规定最低支付5欧,最高为10欧。这也就意味着,无论药品的价格,我们需要支付5-10欧元的药费,其余全部由法定医保公司承担。
对于私立保险,通常买药需要预先支付全部费用,然后凭手锯去找保险公司报销,具体的报比例则根据个人选择的投保方案而不同。
同时,药房也出售非处方药,这些药品也可以在没有医生绿色处方的情况下直接在药店购买。德国的药剂师均收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如果是小病,完全可以让药剂师推荐一些合适的非处方药。这样,我们也可省去在诊所的漫长等待。

说完如何看病,就不得不说德国的医疗费用。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德国有非常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医院的医疗设备先进,医务人员也都是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及考核的,这一切也无疑推高了医疗成本。但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医疗保障,而不会因病陷入贫困之中。
那么德国是如何保证做到这一点的呢?这一切源于医疗保险制度:德国保险法规定德国公民和在德国长期居住的外国居民必须参加医疗保险,这其中包括法定保险和私立保险。而"法定医疗保险"无疑是保证这个法规实施的中流砥柱,它为广大的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障,无论收入的高低,每个在德国居住的人都可以获得。
那么初到德国,又应该如何选择医疗保险呢?
个人认为法定医保对于我们最为合适。不同于私立保险先自付后理赔的方式,法定保险采用医保卡进行免费医疗,对我们刚刚来到德国而言免去了很多保险理赔的琐碎事情,能更加无后顾之忧地生活。
德国很多的医保公司都会提供法定医疗保险,其中主要几家有:
TK(TechnikerKrankenkasse)(www.tk.de)
AOK(AllgemeinOrtskrankenkasse)(www.aok.de)
BarmerErsatzkasse(www.barmer.de)
DAK-Gesundheit(www.dak.de)
这些公司在学校所在城市或附近地区都会有相应的办事处,大家可以很方便的去那里申请加入。
由于是法定医疗保险,各个保险公司的资费保准大同小异,目前基本上在90欧元每月左右(包含护理保险),差异性往往更多体现在各家公司的一些健康奖励活动及疾病预防机制上,不同的公司可能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
如果每年看病少于一定次数,提供返还现金奖励
提供一些免费的体检
参保人参加定期组织的体育锻炼会获得奖励

作为在德国生活多年的我,说起这个话题也是一言难尽。人均的医疗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德国的人均医疗资源是居于世界前列的。
然而,群众对更加优质医疗的追求和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这一点上,德国亦不例外。
日常生活中感触最为直接的是,每次去看普通门诊的时候永远是人满为患。就我所在的家庭医生诊所而言:
有预约的情况下尚且需要等候15到20分钟;
如果无预约,通常需要至少等待3个小时以上;
<